建立农村客运安全联合监管长效机制。2010年7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实行“县管、乡包、村落实”,在明确政府、部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在农村客运安全监管中的责任,确立以镇村为主的属地化安全管理格局,突出车辆、站场、线路的源头管理,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乡(镇)、企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
积极推行客运安全风险保障制度。2010年,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为契机,在客运企业实行安全风险保障金制度。客运企业按照最低不少于30万元的标准,设立安全风险保障金,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设施的购置,提高了城乡客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广使用客车GPS动态行驶记录仪。2007年,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区客运车辆推广使用GPS动态行驶记录仪的意见》,利用三年时间在所有班线客车推广使用GPS汽车动态记录仪,同时对农村客车GPS终端安装费实行全免或减半收取,以减轻经营者的负担。2009年底,实现了所有客车安装使用GPS汽车动态记录仪,建立了自治区监控总平台,区、市、县三级运管机构监控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并通过各级监控平台,由运管机构监督企业,企业对所属车辆全程动态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客运安全监管水平。
宁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大力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形成了一条条直通走廊,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出行难”、“运货难”问题,使城乡之间的客流往来上升,成本降低,而且还在城市与农村客运班线之间,形成了小件物品配送流和信息传送流。来往于县城、村镇之间的城乡公交客运,不仅让农民群众进城务工、购物、探亲、看病方便了,而且通过城乡客运班线车辆,农民群众可以方便的捎带化肥、种子、洗衣机等零碎杂物,驾驶员还捎带缴纳话费、给城里上学的孩子带钱送物等,成了农民群众的“邮递员”,这些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只要是百姓需求的,驾驶员能做到的,都可以变成现实。宁夏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大力实施,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节奏和模样,不仅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城乡之间的交流,而且成为一项真正便民、利民、富民的好工程。
责任编辑: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