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湖州民营公交活力四射

2013-07-16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以主体整合为基础,深化营运体制改革。改革前,湖州市本级公交经营主体“散小弱”的特点鲜明,集约化程度不高,整体发展实力较弱。对此,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产为纽带,整合重组公交企业。2011年7月底,由市公交公司整合市区联合巴士客运有限公司为一家公交企业,由国运公司、长运公司整合南浔万顺等4家城乡公交企业组建另一家公交企业,形成“一城两交”格局。整合后企业规模扩大,要素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平均每家公交企业拥有公交车327辆,线路重复系数下降30%,平均负债率低于40%。同时,整合过程中民营资本追加投入近6000万元,公共交通生产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公共交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夯实了基础。
 
  以政府主导为关键,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湖州市政府设立了公共交通发展基金,所需经费列入市、区政府财政预算,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以财政补贴的方式购买公交服务,以此体现政府对公交发展的主导作用。政府购买公交服务资金采取以成本规制为基础的里程核算方式,即政策性亏损补贴根据公交线路运行里程和单位里程亏损补贴基准核定,单位里程的亏损根据成本规制标准来核算,线路的标准里程由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核定,确保财政资金总量可控,核算简便易行。2011年以来,已兑现2600多万元的政策性亏损补贴资金。此外,公共财政对企业购买符合标准的公交车予以15%~25%的补贴,经立项批准的信息化项目所需设备给予适当补助,依据其服务质量考核给予合理投资回报。同时,从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服务质量专项考核和主要财务规制指标考核等方面,对公共财政购买公交服务实施综合考核。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整个公交行业发展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提升公交服务水平。针对改革前公交车辆设备差、站点布局不合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坚持低碳公交理念,从2011年起,计划通过5年努力,投入2.95亿元购置658辆LNG天然气客车,使市区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70%。截至目前,市区12条主干线全部投放LNG天然气公交车,总数达到166辆,占新购车辆的58.9%,可实现年替代标准油3300多吨,节约能源成本660多万元。积极调整优化线路班次,已实现新辟、调整优化公交线路61条,高峰时段公交运行班次密度普遍加密至6分钟~8分钟一班。完成公交形象的整体设计,公交车辆、场站标识系统设计工作已初步完成并应用于城市、城乡公交;提升公交智能水平,完成公交到站查询系统和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的开发方案,市区第一批40个智能公交站牌已布设完成,整个公共交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的发展目标。
 
  以待遇保障为重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明确司乘人员收入不低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1倍,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司乘人员工资收入与岗位性质、劳动强度相适应。先后指导公交企业建立了工资协商机制,及时主动修改薪资分配方案,积极回应职工薪资诉求,确保司乘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同时,引导公交企业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对公交从业人员主人翁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建立起从业人员全员培训教育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开展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