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不讲理的乘客。我只怕自己服务得还不够用心。”
每天,有近六万辆出租车在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里忙碌;几乎每周,我都会打一次车。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我遇上某位Taxi司机的概率大约是万分之一。缘分或许就是如此,五年前的一次不经意扬招,我就遇上了天天免费送早餐和矿泉水的“上海最快乐的好司机”——上海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卞军,如今的上海市劳动模范。那时的卞师傅,模样和现在一样,穿着干净的白色制服,打着笔挺的领带,黝黑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我的快乐海博出租车之旅,由此拉开帷幕。
>
暖男专车
卞师傅格言:“一部小车一个家,待客亲如一家人。”
第一次坐卞师傅车的乘客,一定和我一样,会惊喜地发现这辆车实在太贴心、太可爱了,不仅干净蹭亮,没有一丝烟味,还“别有天地”。后排的角落,坠着柔软的儿童玩具;副驾驶座前方和后面的椅背上,挂着三个小布袋,分别整齐地装着便签纸、零食和环保垃圾袋。两侧门上的置物隔层里还有矿泉水、纸巾、雨伞、雨披、丝袜、小饼干、小面包、退热贴片、风油精、曲别针、上海地图、地铁换成指南、红包袋、充电器……当你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一切的时候,卞师傅会轻轻提示:“您好,车内物品请自取哦,不收费!”让人心里顿时暖洋洋的。
后来通过和卞师傅聊天,才知道了更多的细节。比如:棒棒糖是供给低血糖的客人应急的;话梅是给晕车的乘客的;小饼干和小面包是给早上赶路的没有来得及吃早饭的乘客准备的,并且都是真空包装以保证新鲜。客人口渴了,车上有整箱矿泉水,随时免费取用。
卞师傅告诉我,车内种种贴心的小物品,在很多时候,解了乘客的燃眉之急,他的“小车之家”非常乐意为每一位乘客尽上一份温暖的心意。
卞师傅的“待客之道”可不限于此。随着上海社会的总体老龄化,他的老年乘客们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年过七八旬的老人,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叫车,能扬招上一辆出租车,实在不容易。所以他坚持“二从不,三尽力”:从不嫌麻烦、从不拒绝任何一位乘客(特别是老年乘客和身体不方便的乘客),尽力提供方便、尽力搀扶老年朋友上下车、尽力送老年朋友到家门口。
有位90多岁的老先生,祖籍上海,旅居香港,落叶归根,每年都会独自坐飞机回来看看家乡。卞师傅与机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提供“手搀手”服务,把接机工作做到位,让老人家踏踏实实回到家。老人亲切地称呼他“我的上海小阿弟”。
>
服务不分车内车外
卞师傅格言:“雨天为客送一程,路人有难帮一把。”
“即使不是我的乘客,别人有难,我也要帮。”这是卞师傅告诉我的一句话。2010年,他无意中得知一位小女孩,家庭困难,父母双残,一直没有实现去上海动物园逛逛的心愿。卞师傅特意挑了八月一日建军节这一天,登门接上她。为了呵护女孩敏感的心灵,还请了卞阿姨和小卞陪伴,其乐融融地逛了一天动物园。用实际行动鼓励小女孩,期望她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一把雨伞,一个深深的鞠躬,让卞军感到助人的快乐。他说:“那是一个暴雨的傍晚,我经过上海科技馆,远远望见一对母子在雨中顶着两本书奔跑。我找地方掉头,给他们送了一把伞,一件雨披,转身就走了。通过后视镜,我才注意到这是一位日本女士,风雨中,她用传统的日式鞠躬礼,和我道谢。”
现在的卞师傅,为了方便与外籍乘客沟通,空余时间还在自学英语。上海进一步国际化了,外籍乘客也越来越多,他们由于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常常无法清晰表述他们的目的地。但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设身处地的理解,一定能够将他们送达。
有一次,一对法国夫妇由于拿错了目的地卡片,一脸迷茫。在出租车翻译热线的帮助下,师傅带着他俩,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下车时,他坚决没有收一分钱。法国夫妇感动得竖起了大拇指。“我知道,我代表的是上海市出租车行业,我要送给外国客人一张城市名片——‘海纳百川’,再加上一句‘欢迎光临’!”这是卞军的心声。
>
设身处地为大家
卞师傅格言:“把客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
卞军师傅告诉我,形形色色的乘客都是他的“上帝”。有时候,他也会遇上要求比较高的“上帝”,但只要坚持“把客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要求再高的乘客,师傅也有信心服务好。比如,有的客人一上车就会多次检查计价器,担心“做了手脚”;还有的客人,可能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有些小情绪。遇到这样的乘客,卞师傅总会以更高的服务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海博出租”的品牌服务精神,最后,这些客人也总是能满意而归。
只要是去上海的机场接机,卞师傅通常都都会提前半小时在到达大厅等候。多年的经验,已经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谁需要帮忙,一瞧就知道。搭乘国际航班到达上海的旅客,很多都没有国内手机,要联系国内的家人和朋友,非常不方便。这时候,卞师傅总会主动上前询问,慷慨地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他们。卞师傅说:“将心比心,谁都有需要帮忙的时候。”
>
快乐与爱心同时在传递
乘坐卞师傅的小车,还能看到不同地区的特产、糖果和饮料。一问才知道,有不少乘客为师傅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自发地将爱心留在了“小车之家”,供下一批乘客使用。卞师傅甚至还收到过结婚喜帖。原来好几年前,有对小情侣吵架了,坐上了卞师傅的车。师傅放着轻柔的音乐为他们开解调停。一提到这件事,卞师傅就开心地说:“他们现在都有小宝宝啦。”
卞师傅说:“这些都是小事”。他还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不讲理的乘客。我只怕自己服务得还不够用心。”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上海市民,也并非从事服务窗口行业,但卞军师傅“快乐服务的精神”和他的“海博小车之家”,却每每令我感动,也激励着我,在本职岗位上不断进取,做到最好。我相信,爱心是可以感人的,也是可以传递的。
(作者: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