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建设应以建立覆盖广泛、高效畅达、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城市公交网为主要内容,在与区域公交骨干网络紧密衔接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城镇空间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并为城镇功能提升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1)促进城市公交网与城市功能布局相互配合。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副中心等区域性功能节点,应重点加强城际轨道与城市轨道建设方案的协调,为城际通行提供便利服务;在其它的城镇集中建成区应逐步以城际轨道交通为骨干优化、整合其它各种公交设施,鼓励围绕城际轨道交通站点构建中运量公交系统或高密度的常规公交网络,形成地区性公交网络的主体,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在重要的大规模产业功能区、战略发展地区应优先发展快线公交(BRT)、商务型公交等增强与中心城区及区域公交网络的联系,增进功能区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协作。
(2)在城市主要出行地和目的地之间布设公交干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覆盖广泛的常规公交网络。城市公交网规划应逐步构筑与道路等级和公交线网分级体系相一致的公交优先网络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及BRT规划线路应尽量沿城市干道布置,符合城市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的走向,要以最短捷的线路连接大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文娱中心、大的生活居住区等运量大的场所。公交线网的密度可根据各市实际的发展情况作出调整。沿城市主干线布置的城市轨道交通两平行网线间的距离,建议在市区一般与街道布局相配合,郊区可适当增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应提供与轨道或BRT之间的接驳服务,线网密度应大于轨道交通线网,并以承担中短距离出行的区间和区内线路为主。区间公交线网应主要服务于相邻区间的中等距离公交出行,线路主要连接相邻区间较大的客源产生点和吸引点,沿主次干道布设;区内公交线网应主要服务于区内短距离的公交出行,线路连接区内居住、办公、商业等功能片区,沿次干道或支路布设。
(3)建立与城市内外多种交通方式便利换乘的公交枢纽。在位于各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首先要满足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加强各种交通方式、设施之间的衔接,通过精心设计的步行系统实现交通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之间以及交通枢纽与外部公共交通、社会交通之间的便利换乘。在位于城市内部的轨道站点周边,应适度提高道路网密度,合理优化接驳公交线网,行人系统应尽量立体分流,以实现零距离换乘。
(4)结合公交枢纽布局完善步行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公交枢纽的所在位置,应是行人流量集散活动中心。对于区域性公交枢纽,应加设大容量公共汽(电)车的换乘设施,以利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快速疏解,并充分结合周边商业建筑环境,采取拓宽人行道,延伸扩展多方向的地下连接通道,使由枢纽产生的步行人流尽可能直接进入周边建筑。对于市区外围的轨道公交枢纽,应规划大型换乘公共停车场,引导市民通过停车换乘方式进入中心城区,减少中心城区交通流量。
(5)推行公交区域专营化。在城市范围内划分不同公交专营区域,专营区域内由一家专营企业独立经营,专营区域之间则由两区的专营企业竞争经营。在专营区域内,能通过线路的优劣搭配,扩大公交的服务范围,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有效实现公交的一体化融合。
责任编辑: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