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巨变:交通运输铺就强国枢纽通途

2019-09-25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大型港口建设加速推进,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有计划地进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到1978年末,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由1949年的161个增至735个。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建设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加速推进。到2018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年均增长7.5%。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1957年的38个增至2444个,年均增长7.1%。2018年,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同时,我国内河航道条件持续改善,形成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到2018年末,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占比52.3%。
 
  民航面貌焕然一新,航线网络和机场规模不断拓展。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民航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民航机场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航线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18年末,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年均增长9.3%;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1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838万公里,年均增长10.2%;国内定期航班通航城市由1950年的7个增至2018年的230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由1949年的36个增至2018年的233个,初步形成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
 
  ◇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设备量质齐升,得到长足发展,铁路机车、民用汽车、民用飞机、各类船舶的保有量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和飞机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运输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带动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79亿人,旅客周转量34218亿人公里,是1949年的128.5倍和220.8倍,年均分别增长7.3%和8.1%。完成货运量515亿吨,货物周转量204686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275.3倍和793.8倍,年均分别增长8.5%和10.2%。随着现代化码头建设的加速推进,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2亿吨,是1949年的1390.6倍,年均增长11.1%。
 
  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更加高效。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涌现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随着互联网发展,铁路客运互联网售票等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滴滴打车等互联网出行方式方兴未艾,居民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