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城市出行更美好更幸福

2019-02-18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交通发展三个阶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交通事业总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艰难起步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城市公交运营车辆不足3万辆,年客运量仅132亿人次。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自行车交通,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和运输能力不足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1985年,国务院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以国营为主,发展集体和个体经营,在国营企业内部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城市交通市场化改革的大幕。20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将公共汽电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明确为市政公用事业,实施特许经营,并加快市场化进程,推进事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和规范城市交通运输市场,城市交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随着经济现代化、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市场无序竞争、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第三阶段,公交优先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国家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让公共交通逐步回归公益属性。2008年大部制体制改革后,指导城市客运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城市交通进入了统筹协调、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以及适度发展出租汽车、鼓励和规范城市交通出行新业态的总体思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积极努力下,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

  ◇公交都市创建深入人心

  网络化公交供给能力全面升级。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数和运营线路长度持续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达65万辆,较公交都市创建初期增长约40%;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突破5.7万条,长度达107万公里,均较公交都市创建初期增长约50%。城市交通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杭州、宁波、长沙、银川等城市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100%。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较创建初期增长约1倍。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均达到100%。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3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63条,运营里程超过4900公里,是公交都市创建初期的2.4倍,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以及完成客运量均居世界第一。全国建成了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实现航空、高铁、城市客运等多种方式的一体化换乘,旅客换乘更加便捷。

  立体化公交出行结构加速优化。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相互协调的多模式、多层次、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武汉大力建设以轨道交通、有轨电车、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支线微线和水上巴士为补充的“快干支微”多元交通网络。杭州推动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的“四位一体”大公交系统。银川根据城市特点打造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系统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系统,保障了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出行服务。

  多元化公交服务模式竞相迸发。“互联网 ”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差异化定制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国有超过50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公交服务,多个城市开通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旅游专线、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稳步推进。

  品质化公交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车辆装备进一步提档升级,城市公共汽电车中空调车共有46.6万辆,占车辆总数的71.5%,更新公交车辆基本配备有车载视频监控和无障碍设备。各地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准点率、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苏州市在公交站牌上明确高峰和平峰时段发班间隔,公交准点率均达到90%以上。哈尔滨等北方城市将暖车暖库停车率、暖站设置率和暖车比例作为公交都市创建特色指标,提升公交服务的人性化。各地出台多种方式的公交优惠政策,实现了对现役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公交出行优惠。

  ◇绿色文明出行渐成风尚

  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各地积极推进“城市公交 慢行交通”的出行模式。上海、杭州等城市编制发布了慢行交通规划,打造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络。武汉实施慢行复兴计划,每年新建100公里的自行车道,新建的东湖绿道被喻为“世界最美绿道”,中山大道步行街区复兴规划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领域最高奖项“规划卓越奖”。深圳建成的城市步行绿道超过2000公里,设置自行车停放区5000余个。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推动中央财政建立新能源公交车专项运营补助,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已突破35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超过25万辆,提前实现了2020年目标。

  城市绿色出行宣传取得积极成效。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在北京、济南、郑州、广州、兰州、成都等城市举办了六届以“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共同营造“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城市健康出行文化。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成果展、公交先进典型事迹宣讲等活动,宣传公共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城市文明出行水平持续提升。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通出行文明创建活动。宁波开展“三文明一礼让”示范活动,公交车礼让率达100%。杭州十年如一日倡导公交车和出租车带头礼让斑马线,并在2017年启动了百城倡议“礼让斑马线”活动,得到全国百余个城市的积极响应。广州连续30多年举办“爱心送考”等一系列“友爱在车厢”主题公益活动,成为“文明广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新业态蓬勃发展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逐步规范。在国家对新业态“包容审慎”的原则下,100多家平台公司先后进入网约车市场,日均服务乘客约1800万人次,为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鼓励和规范新业态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建立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新业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各地已发放网约车车辆许可37万余张,驾驶员许可53万余张。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有序发展。截至目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已在280余个城市投入运营,覆盖了36个重点城市、176个地级市和68个县级市,日均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会同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围绕车辆技术、运营服务和停放管理等方面,已发布相关地方标准16项。各运营企业从提升骑行体验、精准调配车辆满足用车需求、加强线下维护等方面不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保护用户权益、提高小微型客车租赁有效供给。目前,全国共有分时租赁企业300余家,基本为小微型客车租赁企业,分时租赁经营车辆总数约为10万辆,其中90%以上为纯电动汽车。排名前10的分时租赁企业投入经营的车辆数约为7万辆,占市场总规模的70%以上。同时,各地分时租赁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细分市场逐渐形成,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出行选择。

  ◇治理体系强本固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来,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的统筹管理,为城市交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超过一半的中心城市实现了“一城一交”的综合管理体制,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行业管理职责统一纳入交通管理部门,综合交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上海、深圳交通部门统一负责道路交通标牌、标识、标线、护栏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动城市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颁布出台了《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指导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运营管理规范发展。各地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安徽、吉林、重庆、兰州等地出台了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地方性法规,河北、江西等省份将城市公共汽电车管理通过修订纳入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调整范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逐步纳入了法治化轨道。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为打击非法客运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交通运输部组织成立了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了《城市客运标准体系表》,在城市客运场站设施、运营服务、智能建设等方面,研究出台了10项国家标准和52项行业标准。

  政策保障力度持续加强。南京、杭州等城市探索利用土地出让金、停车管理费、小汽车相关税费、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建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深圳市出台了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建成并移交使用31个配建首末公交站。青岛实施公交票运分离,通过服务质量招标形式建立政府购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新模式。北京、上海、苏州、武汉等地,相继对公交企业实行成本规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和完善成本、票价、考核、补贴相联动的运营补贴机制,为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共享共治格局逐步形成。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等相继成立,成为全国公交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联系的纽带,推动了城市交通科技创新和企业经验交流。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组织18家骨干巡游车企业和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签署行业服务承诺,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治理水平。自2015年起,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陆续开通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构建全国统一、运营规范的电话系统,充分倾听民声、畅通民意、汇集民智,改进和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北京交通委交通宣讲团5年成功举办1000多场“绿色出行,畅通北京”宣讲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交通、了解交通、理解交通。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相继建立以乘客委员会为核心的第三方监督模式,积极发挥“城市啄木鸟”作用。

  出租汽车改革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落实改革政策的指导意见,232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发布实施细则,26个城市已完成征求意见。其中山西、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海南、青海等11个省所辖地级市已全部正式出台实施细则。全国70%以上的城市已基本实行巡游车经营权期限制管理,14个省的5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的清理工作。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