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给出租汽车的安全和服务做“加法”

2016-09-19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近日,中国之声特别节目《今天我值班》邀请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曾嘉做客直播间,就出租车改革问题为网友一对一答疑解惑。
>
期限制和无偿使用会带来什么影响
曾嘉表示,对于出租车经营权,这次改革明确提出:一是实行无偿使用。因为有偿使用已经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市场炒作,私下交易和转让,使得经营权炒买炒卖让人心惊,企业获得经营权之后通过转嫁成本,增加了驾驶者负担。二是经营权实行期限制。获得高价经营权的公司或者经营者往往反对政府增加运力,导致运力调整机制很难调整,供需长期失衡,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实行期限制,可以抑制非法炒卖,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改进提升传统行业的服务质量。
>
抵押费和份子钱一定会降低吗
曾嘉分析指出,“份子钱”体现的是一种经营组织模式,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能够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在过去行业历史发展中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容易使得利益固化,一些企业坐收“份子钱”,以包代管,旱涝保收,但并没有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管理。这次改革对“份子钱”几个方面进行强调:一是规范经营权的承包方式,杜绝二老板、杜绝层层转包;二是完善“份子钱”的协商机制,增加驾驶员的话语权;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与驾驶员新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
在城市交通中网约车究竟是什么角色
曾嘉表示,出租汽车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式,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关于各地声调不一致的问题,这次管理办法对网约车的管理设定了一个基本框架和顶层制度设计,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去具体落地政策。各地的具体政策不一样是正常的,因为各地的人口、城市规模、交通结构都不一样,但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基本的政策框架,各地需要在这一框架内制定落地实施政策。
>
网约车是否会失去其优势
曾嘉表示,出租客运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一定要守住必要的底线,就是安全的底线、服务的底线。这次改革,通过立法给予网约车合法身份,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政策优化创新,包括许可程序、计程计价、车辆报废、劳动合同等方面。另一方面,管理暂行办法给地方留足了政策空间,比如运力规模调控、价格制定等问题,地方上有充足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政策的优化创新,是希望营造新老业态公平的市场环境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同时,既赋予网约车合法身份,也对网约车明确了有关要求,比如网约车不得巡游揽客,平台必须承担承运人责任,对于驾驶员和车辆要履行管理责任,这与政策出台之前的平台公司“无序”发展、“野蛮”发展有本质不同。归根结底,是要在两者之间形成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既在创新政策优化程序上作“减法”的同时,更要在安全服务的底线管理上做“加法”。
>
如何加强准入和监管
对此,曾嘉指出,第一是事前准入把关。这次对企业和车辆驾驶员进行许可,需要把好出入口,防止一些明显不适宜从事客运服务的车辆、人员进入这一行业;第二是事中事后监管,以往对传统出租车的管理更多是靠人来管理,对网约车的监管,将更多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第三是更加注重发挥社会信用评价的作用。利用好乘客在享受服务后的评价反馈和监督手段,促进行业服务水平提升,提高网约车服务质量。
>
如何应对新旧业态的矛盾
曾嘉认为,政策出台前,新老业态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网约车在准入标准、价格机制、车辆安全、报废管理、保险制度、税费缴纳等方面与传统出租汽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网络平台公司为了抢占市场,通过持续巨额的补贴抢占市场,在事实上造成两者不公平竞争,加上传统出租汽车行业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导致各地不稳定事件频发。暂行办法对网约车明确了许可条件:一是网约车平台公司必须取得运营资质,承担承运人责任,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有违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乘客的合法权益;二是提供出租车服务的驾驶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三是车辆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取得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管理部门发放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具有合法的运营资质。
从长远来看,解决双方的冲突对立,还是需要尽快通过深化传统行业改革,规范网约车发展,实现两种业态良性竞争、协调发展。第一,加快传统出租车改革,通过采取运营规模动态调控、出租车经营权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利益分配机制改革,运价机制调整等举措,给传统出租车松绑减负,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实现传统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第二,对新业态而言,通过设定业务边界,细分市场,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差异化经营,逐步深入融合发展。
>
顺风车和网约车的界限在哪里
曾嘉认为,顺风车充分利用了道路和车辆资源,不额外增加道路资源消耗,是城市交通体现分享经济典型的方式。这次改革明确鼓励支持。顺风车一般是由合乘服务的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计划,出行线路一致的人可以搭乘共同的车辆出行,而不是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来响应,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互助,跟网约车运营有明显区别。另外,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担的一部分出行成本仅限于燃料成本、通行成本,而不是通过计里程、计时来收取费用。这次改革文件明确了鼓励支持的意见,作出了相应政策性规定,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配套制定细化政策。
>
政策落实有没有时间表
曾嘉介绍称,出租车管理属于地方事权,改革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城市政府承担管理的主体责任。各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交通结构、人口规模、公共交通水平、现有出租车数量等情况都不同,只能由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并不存在把价格制定、数量管制的权利下放给了地方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地方城市的事权,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管理的政策框架进行了明确,各地需要在国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制定本地落地方案。同时,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价机制更灵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增加监管的透明度。
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改革的顶层设计。下一步,政策落地实施工作十分艰巨,相信各地有智慧、有定力、有担当,能够切实做好改革实施工作。为保障政策尽快平稳落地,我们也将加快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交通运输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召开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二是举办培训班,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向各地管理部门进行宣贯培训,明确文件中相关问题的操作方法,与地方政府协同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三是加强调研,指导地方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把握好政策尺度。四是指导地方做好改革过渡期的过渡方案,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有序、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