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全面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提升国际道路运输发展水平

2014-12-08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引导、扶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国际运输企业走出去,发挥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借鉴推广一些省区的经验,对在周边国家设立国际道路运输分公司且正常经营的国际道路运输企业,根据境外运输企业运营时间、运力规模和经营效益,给予相应扶持。对与中国对开的国际运输车辆,参照国内的国际运输车辆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山东、江苏等省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中韩陆海联运组织,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份额,发挥好运输通道的效能。
  >
  着力健全完善
  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推动签署修订双边(多边)运输协定。 尽快推动与缅甸、印度、不丹、阿富汗签署双边运输协定。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期间,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式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落实《上合组织国际道路运输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畅通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走廊。对相关双(多)边运输协定进行全面梳理,及时组织进行修订。加强对《1975年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等相关国际运输公约的研究,深入研判加入公约产生的影响,积极研究对策,条件成熟后尽快加入。
  加快完善管理法规政策。部将结合修订《道路运输条例》,进一步巩固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律地位。海关总署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口岸工作的意见》,部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将相关政策纳入其中。各地也要创造条件,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明确口岸运管机构在口岸限定区执法的法律依据,健全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部已着手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道路运输工作的意见》,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标国际,分清轻重缓急,适应国际道路运输对车辆外廓尺寸、轴荷、技术装备的要求,抓紧制定国际道路运输车辆车型、技术装备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准入管理。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实行市场禁入。加强研究,推进将国际运输车辆运行道路的标牌、标识、信号设置纳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范围,研究制定《国际运输线路中外语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相关标准。尽快颁布国际道路运输“旅客运输行车路单”和“货物运单”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
  着力推进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借鉴新疆经验,推动实现省级运管机构对省内口岸运管机构的垂直管理,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机构设置,落实人员编制,充实工作力量,形成部负责行业指导、省级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口岸管理机构实施监管服务的三级管理体系。
  加强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人员政治理论、综合业务、法律法规、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发展需要。
  弘扬优良作风。口岸运管机构地处边关,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有的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同志们待遇不高,却责任重大。要积极践行“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增强事业心、使命感、荣誉感,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口岸运管队伍,展现良好国门形象。
  >
  着力提升国际道路运输行业
  治理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沿边省区口岸运管机构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对国际道路运输工作的重视支持。今后,交通运输部与沿边省级政府会谈、签订部省合作协议时,要争取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纳入协议内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口岸地市政府商议安排交通基建项目和资金时,要一并考虑口岸运管机构的办公设施建设。
  落实事权责任。国际道路运输是中央编办明确赋予交通运输部的中央事权。要积极争取,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中央事权管理和支出责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现代治理能力特征的行业治理体系。
  完善保障机制。逐年加大对口岸运管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执法装备、查验手段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统一配置执法标志标识、办公设施、执法车辆、查验装备等,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机构健全、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监管规范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格局。
  加强应急管理。因领土领海争端及投资贸易摩擦,我国与个别国家存在发生争执或冲突的隐患;中东欧形势的动荡,影响我海外公民的安全,亟需建立海外救援机制。要认真总结我国利比亚撤侨和撤运我在越同胞的成功实践,各部门联合研究制订国家层面的国际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职责、协调联动,确保快速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
  发挥协会作用。国际道路运输点多线长面广,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自律、凝聚行业共识、服务行业决策、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凡能够委托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承担的工作,都可以委托转移出去,使管理部门集中精力解决市场监管、通关服务等重大问题。
  营造舆论环境。做好国际道路运输工作,需要开放的视野和理性的声音。各级运管部门和领导干部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会干。要善于利于媒体,强化宣传意识,提高驾驭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使各类媒体更好地“代行业发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善于利用媒体推动工作,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就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及时形成内部参考,呈报上级领导参阅,推动问题解决,赢得工作主动。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