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小微型客车租赁政策解读

2017-09-13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为促进新形势下小微型客车租赁的健康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层次出行需求,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7〕1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本刊在第7期刊发《汽车租赁业相关政策解读》后,邀请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再次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指导意见》主要做了哪些修改完善?

  6月1日~14日,《指导意见》在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个人、企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研究机构等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的意见建议94件,经拆分归集,共梳理出194条意见建议,其中与《指导意见》相关的意见建议182条。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大部分意见建议对《指导意见》内容表示认可,同时,还有部分意见对《指导意见》适用范围、能否提供驾驶劳务、租赁车辆性质以及解决租赁车辆交通违法处置和诈骗问题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相关建议逐条分析评估后,原则采纳相关意见115条,部分采纳13条,占总体意见建议的70.3%。在充分吸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指导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考虑汽车租赁市场上存在小微型客车租赁、大中型客车租赁和货车租赁,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上有不同特点和要求,因此,将《指导意见》适用范围限定为小微型客车租赁。二是充实了小微型客车租赁反恐防范相关要求,增加了“维护公共安全”“按要求采集和报送有关信息”等相关内容。三是在分时租赁有关内容中,增加了“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等表述。四是在押金管理方面,增加了“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的表述。另外,还对《指导意见》的部分内容先后顺序以及个别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

  ◇为什么把《指导意见》适用范围调整为小微型客车?

  目前,汽车租赁市场存在小微型客车租赁、大中型客车租赁和货车租赁等多种车辆类型的租赁经营活动,由于租赁车辆的不同,在客户群体、经营特点、安全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发展定位、方向和管理措施各有侧重。考虑到目前汽车租赁市场以小微型客车租赁为主,为提高《指导意见》的针对性,解决租赁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因此,将《指导意见》适用范围限定为小微型客车租赁。

  ◇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两者从鼓励和规范管理上有什么不同?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重要方式,在更好地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鼓励创新、支持发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鼓励和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

  分时租赁属于城市机动化出行领域,是传统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模式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应当鼓励发展。同时,分时租赁使用小微型客车,相比大容量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仍是一种非集约化的出行方式,应统筹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结构、汽车保有量、停车资源等实际,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其他出行方式协调发展。

  ◇小微型客车租赁发展前景如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内和城乡间商务出行、休闲旅游、通勤交通等活动日益频繁。据统计,目前全国6300余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企业。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分时租赁新模式也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受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及部分城市施行小客车限行限购等因素影响,分时租赁凭借其便捷、经济、集约利用车辆资源等优势,赢得了部分城市居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分时租赁的较好发展前景,在这一新兴领域加速市场布局。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小微型客车租赁的发展环境将得到不断改善,行业服务水平也将得到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多层次出行需求将更好得到满足。

  ◇租赁企业如何加强对承租人和实际驾驶人的管理?

  租赁车辆具有较高价值,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租赁经营者应当采取有关措施,强化对车辆和实际驾驶人的管理:一是进行身份查验。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原件进行查验,并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予以记录,载明所有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二是签订租赁合同。在租赁车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载明承租人或实际驾驶人的相关信息,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加强车辆动态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租赁车辆的管控力度,例如通过GPS等卫星定位装置以及“电子围栏”等信息技术,对实际驾驶人使用租赁车辆行为进行监控,有效预防和降低车辆诈骗风险。

  ◇如何保证租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

  与私家车辆仅为家庭提供私人服务不同,租赁车辆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对象更加广泛,使用强度通常比私家车辆高,租赁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为加强租赁车辆安全管理,首先,《指导意见》明确租赁车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报废等按照相应规定执行。其次,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线下服务能力,加强对车辆的技术管理,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测和维护。最后,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安全隐患或故障的车辆,要建立完善车辆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确保租赁车辆性能及安全状况良好。

  ◇如何提升分时租赁服务水平?

  针对当前分时租赁存在的网点设置难、停车难、租还车便捷程度不高,以及企业线下服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了提升分时租赁服务水平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一是强化网点规划建设。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安排租赁网点和停车场地,强化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提升分时租赁吸引力。二是为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提高用户租还车便捷程度。三是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分时租赁企业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动态优化车辆布局,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间的车辆供需平衡。要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要建立完善车辆调度、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