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7-03-24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有利于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市场经济是成本经济。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保持我国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促进大宗货运从公路运输向成本更低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合理回归,提升货物换装转运效率和运输链综合效率,以更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更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是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最大潜力空间,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有利于促进客运提质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出行需求。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跨区域、跨方式出行日益增多。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有利于推动实现一票制出行、零距离换乘,提升公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可选择性;有利于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增进民生福祉。
  有利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城乡区域内外发展结构。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和前提是形成内畅外联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有利于加快形成高品质快速交通网、高效率普通干线网、广覆盖基础服务网,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有利于补齐城乡间、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城乡空间开发和布局优化,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发展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国内与国外市场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体制机制上、方式方法上、工作措施上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主要矛盾,找准了关键环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各种运输方式自身建设的问题,也有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问题,但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都是融合发展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融合发展这个关键环节,开拓创新、持续用劲、久久为功。
  促进基础设施联网。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要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着力打造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为主体的高品质快速交通网,以普速铁路、普通国道、港口、航道等为主体的高效率普通干线网,以普通省道、农村公路、支线铁路、支线航道等为主体和通用航空为补充的广覆盖基础服务网,不断强化交通对国家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加快形成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化格局。
  促进综合枢纽衔接。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着力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分层次打造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口岸枢纽。着力推进综合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重点打造约150个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着力促进货运枢纽站场“无缝化衔接”,重点建设一批具备多式联运功能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干支衔接的货运枢纽。着力促进枢纽站场的有效衔接,实施重要客运枢纽的轨道交通引入工程,推进重要港区、物流园区等直通铁路,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
  促进联程联运发展。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统筹运输方式间运力、班次对接。推广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鼓励发展“一票制”客运服务,推动实现旅客出行一次购票、无缝衔接、全程服务。着力推动货物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组织体系,重点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
  促进治理体系协调。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着力推进战略协同,协同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协同谋划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着力推进规划衔接,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估机制。着力推进法规协调,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着力推进标准统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以标准为突破口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着力推进政策协调,研究综合运输产业政策,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形成合理比价关系。
  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基本依托。着力在国家层面巩固既有成果,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顶层设计。着力推进省级层面和中心城市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继续开展一批改革试点,探索设立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促进发展要素融合。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以资金、人力、土地、管理、信息等发展要素综合配置,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着力推动资金统筹使用,研究设立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基金。着力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熟悉多种运输方式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等资源。着力推动行政审批互认,研究建立铁路、公路等跨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着力推动信息数据共享,重点建设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跨运输方式的信息平台,以信息数据互通共享,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转自《学习时报》网)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