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出租汽车行业垄断之辩

2016-09-19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在这场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讨论中,传统出租汽车行业因为是“垄断行业”而遭受口诛笔伐。“专车”的杀入,又被赋予了“反垄断”的意义。
  之所以人们认为出租汽车行业是垄断行业,一是政府对出租汽车行业实行严格管制,特别是对数量进行限制;二是出租汽车行业具有市场壁垒,存在利益固化现象。这两者具有一定关联。
  由于经营场所流动性、过度竞争、随机消费等问题,导致出租汽车市场失灵,完全脱离政府管制的出租汽车市场几乎不存在。而数量管制,还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的需要。因而数量限制也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采取的政策。在不少一度放松数量控制的城市恢复了限制措施。
  政府管制特别是数量限制,如果运用不恰当,容易形成垄断,但并非一定导致垄断,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也能够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限定的数量范围内也能实行有效的竞争。
  除新加坡一家企业达到了市场60%以上份额,国内外很少有企业能达到市场的垄断地位,即使有些企业在巡游出租汽车市场达到垄断规模,由于政府定价也很难获取垄断利润。
  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一方面是科学定位,引入新业态,建立动态调整运力规模机制;另一方面,完善以服务质量信誉为导向的传统出租汽车经营权配置和管理制度,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破除既得利益,实现有效竞争和有序竞争。在加强管制与放松管制之间寻找平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但是,在当前的出租汽车市场有股力量正试图以新的垄断取代原先的格局。他们反对深化行业改革,但因为他们打着“市场化”的旗帜,所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更要引起警惕。
  专车平台为建立新的垄断的行动早已开始。为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他们引导人们把“打车难”的原因归咎于传统出租汽车运力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继而以拯救者的面目出现,通过大量烧钱补贴,吸引原先通过其方式出行的人们乘坐专车,诱发更多的专车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则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无节制地吸纳更多的私家车加入专车运营队伍。两端补贴之下,终于出现专车市场爆发式增长。
  这期间,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由于缺乏资本支撑,加上众口铄金的力量,很容易就被挤出市场。与此同时,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专车平台之间也在进行残酷的厮杀。
  很快地,某一专车平台就会采用融资构建资本壁垒来挤垮对手,当多个平台都能充分融资,则采用兼并方式,拥有垄断性市场支配地位。这时,平台启动赢利模式的条件成熟了。前期大量的投入总是要还的。“轻资产”的运作方式让平台游刃有余,系统源源不断地划转专车的营收分成。这比例实际远远超过原先对出租汽车驾驶员收的“份子钱”。
  由于消费习惯、支付渠道等因素,某一专车平台的垄断地位比较容易巩固。新的进入者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而在这之后,如能获得市场定价机制,并“动态加价”趁火打劫损害消费者利益,都会陆续出现。按照目前的体制,谁都无法阻止专车平台的行为,只能坐视它获取超高的垄断利润。因为作为一家企业,它的行为是“市场行为”。
  如果不在制度设计曾经预先加以控制,不予采取适度的干预措施,我们的出租汽车行业极有可能更为恶化,最后出现除了专车平台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作者:游昉 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徐康明 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