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全 高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国庆的喜悦与中秋的温情相遇,当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动交织,在东北平原这座被称作“英雄城”的四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万家灯火的团圆,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血脉的庄严作答。当国庆的礼花映亮英雄大街,当中秋的明月攀上塔子山巅,四平--这座被战火淬炼、被历史铭记的城市,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家国同庆”的深刻内涵。七十六年前,四战四平的硝烟在这里凝聚成民族精神的丰碑;七十六年后,同一片土地上,万家灯火与五星红旗共同编织出新时代的团圆图景。这不仅是时间的跨越,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见证。
当金秋的桂香漫过英雄大街,当五星红旗与明月同辉,在这座被历史镌刻的城市里,我们迎来了国庆与中秋的深情相拥。四平,这座以“东方马德里”之名载入史册的英雄城,此刻正以满城红叶为笺,用万家灯火作墨,书写着属于红色土地的团圆诗篇。
七十六年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青春的热血。在塔子山阵地,十九岁的战士王成林在冲锋前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烟盒纸上写下:“等打跑了敌人,我要在老家种满桂花树。”这封未寄出的家书,如今静静躺在纪念馆的展柜里,与窗外飘进的桂花香遥相呼应。那些在战火中仰望明月的年轻面庞,用生命诠释了最深沉的家国情怀--个人的团圆,终将融入民族的团圆。
今天,在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间,我们看见这样的场景: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将手工制作的月饼轻轻放在纪念碑前。他们或许读不懂墓碑上“马仁兴”三个字背后的硝烟,但当讲解员说起这位师长在攻克敌阵时,把最后一块干粮留给伤员的故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板。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在英雄城的土地上,团圆从来不是静止的画面。您看,在叶赫那拉山脚下的现代农业园里,九十二岁的老战士李振声正抚摸着智能温控屏,他身旁的“90后”新农人张晓阳,正通过5G技术向全国直播葡萄采摘。当老人讲起四战四平时,战士们用冻僵的双手在壕沟里培育菜苗的故事,年轻人红了眼眶:“前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我们要用智慧让它结出更甜的果实。”这,就是新时代的团圆--当红色记忆化作前进动力,当革命精神融入创新血脉。
现如今,四平的转型,不是简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而是一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革新。你看,叶赫那拉城的满族剪纸艺人把战场故事融入窗花,铁东区的文创园区用全息技术重现历史,就连街角的‘英雄树’标识牌,扫码就能听土地下的往事--这不是消费历史,而是让红色记忆‘活’在当下。
此刻,走在四平的街头,您会遇见这样的风景:英雄广场上,千面国旗与千盏灯笼交相辉映;仁兴里步行街,非遗传承人正在教孩子们制作红色主题剪纸;就连穿梭的公交车上,也张贴着“英雄血脉·团圆之城”的宣传画。这座城市用最温暖的方式告诉我们:红色不是沉重的记忆,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团圆不仅是月下的相聚,更是万众一心的同行。
双节的四平,连空气都浸着两重味道:一是纪念馆里泛黄家书上的硝烟味,那是“忠孝难两全”的抉择;二是社区里共享厨房飘出的月饼香,那是“天涯共此时”的温暖。两种味道,在英雄城的血脉里交融,酿成一杯独特的酒--敬给逝去的英雄,也敬给活着的传承者。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当我们的目光掠过城市璀璨的灯火,请记住: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每一粒土壤都饱含着对祖国的赤诚,每一缕炊烟都升腾着对团圆的向往。让我们以英雄城之名,向祖国母亲献上最深情的祝福--愿家国永安,愿月圆人圆,愿红色精神如那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今天,在四平,团圆的内涵正在被重新定义。它可以是老战士与青年创业者围坐分享的“奋斗者月饼”,可以是海外游子视频连线时说的“我在四平很好”,也可以是社区里“一家缺馅、百家凑料”的邻里情。正如市民李女士所说:“以前觉得团圆就是一家人吃饭,现在明白,让英雄城更美好,才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在四平,团圆早已突破血缘与地域的边界。它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用邻里情稀释孤独感,用奋斗梦重绘团圆图。
这,就是四平的双节故事--在英雄的丰碑前,我们读懂团圆的真谛;在红色的土地上,我们收获前行的力量;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从四平战役纪念馆的弹痕,到智能温室的玉米苗;从烈士陵园的铁盒月饼,到社区里的百家饺子宴--这座英雄城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家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与坚守构成;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火种。从铁盒到芯片,从血书到基因图谱--四平的团圆,是历史与现实的握手,是牺牲与传承的闭环。这种团圆,是精神的团圆。当孩子们举着智能灯笼跑过英雄广场,当全息剧场里的弹雨与现实的月光重叠,我们终于明白--英雄城的团圆,是让每一寸土地都记得来时的路,是让每一代人都成为精神的传承者。
是啊,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四平的中秋叙事,既是给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当月光洒向每一寸奋斗的土地,当团圆成为所有人共同的追求,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必将如这满月般,清澈而明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四平的双节故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与坚守构成;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火种;团圆幸福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奋斗者用双手创造的未来。
这座城市告诉我们:家国情怀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每个人血脉中的温度;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火种。当高铁穿过四平的田野,当无人机在夜空绘出红旗,我们听见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前辈,您看,这盛世如您所愿。”“孩子,这盛世,正因有你们而更美。”今夜,让我们以四平之名,向祖国许下誓言:以英雄之魂守护团圆,以创新之志开创未来,让每一缕秋风都捎去祝福--愿家国永安,愿明月长圆,愿红色四平的故事,永远在时光里鲜活如初;愿英雄的精神,化作满城灯火,照亮每一代人前行的路。
让我们记住这座城市的誓言--以英雄之名守护团圆,以创新之志开创未来,让每一轮明月都见证: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