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漫游书海 品味书香

2025-09-05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文:马全
 
  回望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文人政客对书籍的珍视从未褪色。周恩来总理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警醒着后人读书的使命与担当;于谦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的诗句,更道尽书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力量——它能洗去浮躁,让人在文字间大彻大悟。无论于民族进步的宏大叙事,还是个人成长的微观轨迹,读书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对我而言,读书早已超越 “兴趣”,成为生命之外的 “第二生命”,是心灵永远的憩息地。它像一泓清泉,滋养着我的成长,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成长在农村,儿时的书籍资源格外匮乏,与书的缘分,始于在县城工作的哥哥。每次他回家,总会带回几本 “小人书”-- 那时我们都这样称呼连环画,《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正义果敢、《地道战》里军民的智慧坚韧、《霍元甲》里武者的家国情怀,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在我懵懂的童心里种下了 “是非观” 的种子,也让我成了同伴口中的 “智多星”。
 
  上了中学,对书的渴望愈发强烈。镇上的书店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看到新上架的书,苦于没钱购买,就站在书架前静静读,一读便是一上午。好在书店的售货员体谅我这份热爱,只要不损坏书籍,从不会驱赶我。初中三年,“书店里有没有新书” 成了我每天最牵挂的事,那些站着读完的书,悄悄为我搭建了最初的知识框架。1991 年,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北水电高校,像 “小鲤鱼” 般跳出了 “农门”,这是读书给我的第一份厚重馈赠。
  踏入高校,图书馆成了我的 “第二课堂”。第一次见到藏书满架的图书馆时,我几乎欣喜若狂 -- 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书,这里简直是书的海洋!从此,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冲向图书馆:在文学书籍里感受古今中外的人间百态,在专业典籍中探索水利工程的奥秘,在历史著作里触摸时光沉淀的智慧。书中的世界让我神往,广博的知识让我如饥似渴,它不仅教会我专业技能,更指引我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入学第二年,我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积极的表现,成为全系唯一一名入党的学生;此后,年年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共青团省市委团代会,还担任了系宣传部部长、团委委员;毕业前夕,又被推荐为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下派考核的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大学四年,青春在书香里浸润,每一页读过的书,都成了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这是作者被评为四平读书一等奖,时任宣传部长的高京燕同志给颁奖
 
  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为人父后,最想传递给孩子的,仍是对读书的热爱。孩子尚未上小学时,我便四处奔走,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平师大附小对面开办了家庭阅览室 -- 一楼两个房间改造成阅览室,定做了十个书架,可藏书千册。起初只是想为孩子营造读书氛围,直到看到四平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的号召,开展 “开卷有益书香四平” 全民阅读活动,我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全民读书,我有这样的场所,为何不对外免费开放,让更多孩子感受书香?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妻子的支持。第二天,我带着忐忑找到市委宣传部,没想到唐亚民副部长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城市形象宣传科的张晓辉科长还热情地帮我设计 “读书” 宣传牌。一块 5 米长的宣传牌高高挂在阅览室西侧,吸引了许多市区居民和学生前来。看着孩子们捧着书专注阅读的模样,我忽然觉得,这份与书的缘分,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如严冬遇炭火,能燃起心中的澎湃与激情;如酷暑遇浓荫,能抚平浮躁的心灵;如迷途遇航标,能指引理想的方向。我深以为然。在成长的路上,书籍就是我的 “炭火”“浓荫” 与 “航标”-- 它让我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疲惫时获得力量,在得意时保持清醒。
 
  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社会因知识而进步,书籍则为知识输送养分。若没有书,人类或许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若没有书,文明的火种难以传递,智慧的光芒终将熄灭;若没有书,我们无从谈生活的厚度、价值的重量,更无从谈未来的发展。
  “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 我多么希望这句话能成为四平最时尚的流行语。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愿我们都能不忘读书的初心:亲近书本,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愿书香浸润每一个人的日常,让书中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