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交通史话--我国古代车辆发展简述

2014-01-10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古人乘车的方式一般是崇尚左侧。一车三人,尊者在左,骖乘(即陪乘者)居右,御者居中。兵车则不同,如是将帅之车,则主帅居中,便于指挥,御者在左,护卫居右;如是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3. 车辆动力的变化
  我国古代陆路交通运输的动力,说到底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两大类,还谈不上机械动力。然而,同样是人力和畜力,其使用的方式、规模、手段、效益等,各个时期却大不相同。
  车的出现是我国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人力车则是人们最先使用的一种车辆。用人力推挽的车辆之载重能力比人肩挑、背负大得多,而且它可以免除人体直接承受重压。但人的体力有限,因此,人力车多是轻便的两轮车或独轮车。据古书记载,我国商朝(公元前16 世纪- -前11 世纪)已经能够制造有辐车轮的轻便两轮车。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年--公元220 年)把人力两轮车称为"辇"〔niǎn 碾〕,一般为皇帝和王公贵族所乘用。汉魏时期,曾盛行一种用人力推挽的独轮车,货架安设在车轮的两侧,用以载货,也可乘人。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着地,便于通过田埂、小道。19 世纪末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种载客人力车。它的主要构件是弹性车轮、钢片弹簧的悬挂装置和木制的车厢。车厢前伸出两根辕杆,是车夫挽车的手把。提起辕杆,乘车人身躯后仰,可减轻挽车力。由于这种载客人力车是从日本传入的,故又叫"东洋车"。
  畜力车的出现,使古人从繁重的推挽车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车的驾驭者。畜力车比人力车载运能力大,而且速度快,行驶里程远,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古人使用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是以人类对野兽的长期驯化为先决条件的。以马为例,它那魁梧的身躯,奔驰千里的英姿,一直为人们所赞颂。可是马并不是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据说世界上最早的马,只有一尺左右高,相貌和现代的狐狸差不多。以后经过上千万年的自然进化,特别是通过上百万年的人类培育,它才变成供人骑乘和作为车辆动力使用的家马。我国古代一直习惯用马来驾车,马车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 4000 年以前。《尚书》中有"服牛乘马"的说法,夏朝时期的驯马驾车技术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到了商朝,已经有了装设辐车轮和车厢的马车。春秋战国时期,用马拉的战车多少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志,马作为骑乘之畜也开始为我国古人所普遍使用。豢养马、鉴别马的知识技能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西汉时,为了得到马,国家专门颁布法令,要求家家养马,不许10 岁以下的马出关出界。有时为了要马,不惜发动战争,派大将去西域索取骠悍雄健的汗血马。东汉著名将军马援,深刻认识到"马者甲兵大本,国之大用",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相马经验,并铸成铜马一尊。他说:相马的知识光靠口耳传授不行,"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然而,任何一匹具体的马,又不可能兼具各种优点,"今欲形之与生马,则有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于是铸成一尊铜马,高三尺五寸,胸围四尺四寸,将良马的口齿、身中、唇  等各部位的长处集于一身,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长久存在。马援铸的铜马模型被称作"名马式",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利用模型进行相马术的直观教育,说明马援是很有点科学头脑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用马方面又有了新的改革,这就是六朝人发明了马镫。古代人骑马不用镫,甚至到了三国时期还不知道用镫,所以体力消耗很大。这时发明了马镫,骑马就很方便了。这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有很大实用价值的发明。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先生说:马镫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人的骑兵建设。可惜我们无从知道这马镫的发明者与最初的使用情况了。马车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因此在畜力车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汉朝以后,马车主要不是作为战车使用,但作为载客运货的运输车辆,却一直得到普遍使用,并延续至今。现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农村,马车仍然是重要的运输力量。
  牛,也是重要的畜力。在我国,用牛驾车的历史并不短于用马,最早使用牛车也在4000 多年以前。牛车不如马车快捷,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马匹缺乏时,牛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初缺马,"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但汉人更愿意把牛用于耕地。不过,到了汉武帝后期,王侯们又开始驾乘牛车了。那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战争,国家少马。到了魏晋南北朝就不同了,驾乘牛车竟成了富豪贵族以至皇家的一种时髦讲究。据说牛性稳实,而只要驾驭得法,其速度也相当可观,所以受到欢迎。《二十二史考异》说:"古之贵者,不乘牛车,后稍见贵。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士,以为常乘。"晋代皇帝出行,有五时车、五牛旗的要求。晋人如此重视牛,据说是由于"负重致远安而稳也"(《晋志·舆服制》)。因此,皇帝的御轺车、御四望车、御衣车、御药车、御书车等,都由牛驾着,在御道中央行走。另有画轮车,"至尊出朝堂举哀乘之",也是驾牛而行。又有云母车,也驾牛,专门用来赐予王公;有皂轮车,驾驷牛;还有油幢车、通幔车,都用牛驾车,用以赏赐功勋贵戚。由此可见晋代牛的"身价"之高。据说北魏官员普遍乘牛车。《魏书·晁崇传》载:天兴五年(公元402 年)牛大疫,"舆驾所乘巨  〔jiè介〕数百头同日毙于路侧,自余首尾相继。是岁天下之牛,死者十之八九"。看来,北方贵族与皇家乘牛车较为普遍,牛已成为极重要的运输动力。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也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驾牛技巧。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