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 > 行业热点 > 正文

专访 | 大运政,服务行业数字监管和社会公众的一手好牌

2019-07-18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有的系统在建设时往往考虑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一旦涉及历史数据梳理、新数据实时更新、新老数据匹配,与相关系统交互业务协同时,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刊记者:目前很多管理系统会遇到“孤岛”和“烟囱”问题,对此“大运政”有哪些创新来解决这些难题?
 
  王淑芳:我们在这些年的工作中逐渐发现一体化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对现有的“小运政”系统进行整合、融合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有的系统在建设时往往考虑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虽然能做到业务基本功能的基本使用,但一旦涉及历史数据梳理、新数据实时更新、新老数据匹配,与相关系统交互业务协同时,实现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孤岛”和“烟囱”也因此产生。
 
  行业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这个数据的“根”是关键。我们今年推的许多便民实事,比如异地查证、异地办证年审等,至少需要通过系统联网查实有效期等基本数据,这才有可能实现,这些如果缺乏数据支撑就根本无从谈起。
 
  各地在推进“大运政”系统建设方面步调可能很难保持一致,但这并不能阻止系统建设推进。因为省级系统平台做得好、做得全,也只能在其本省区域内使用。一旦出了省,还是得依靠整个“大运政”系统来实现功能、办理业务。不仅如此,作为全国性的整合行业的信息系统,“大运政”还必须要数据权威性、业务全面性、功能专业性。不仅现在是这样,将来出现的新业态、新管理模式,“大运政”也会因其顶层设计和底层数据的优势,而迅速成为最适合的信息化管理的抓手。
 
  将来会有一个很好的愿景,就是“现场即后台,后台即现场”,未来数字监管的变革,既是终端的变革,也是系统融合的变革。
 
  本刊记者:“大运政”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上有什么特点?“大运政”如何保持在行业信息化方面引领作用?
 
  王淑芳: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智能终端,将来随着“大运政”系统建设,我们也将适时推出基于行业监管和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智能终端。具体来说就是一部手机可以做所有的信息终端工作。现在手机不仅是日常通信装备,手机的通用装备标准化能力已经完全能够替代专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在标准化水平和处理、采集信息等功能性上,都要比目前行业中配备和使用的执法终端更具有优势。一旦解决了安全问题和数据传输、处理问题,手机完全可以替代专用执法设备,这将对数字监管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一旦智能手机终端普及了,将来还会应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车牌电子化、电子证照功能等等,执法的智能化会在现有基础上迈出一大步。我们拿部手机,只要有网,就能实现现场执法。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有后台大数据的支撑,将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还需要有网络的支撑,不过随着5G的部署和大数据技术升级,这些条件都会具备。这些是我们未来数字监管的变革,既是终端的变革,也是系统融合的变革。
 
  行业信息化将来会有一个很好的愿景,就是“现场即后台,后台即现场”,过去终端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现在完全有这个能力了,这个愿景也会很快实现。我们还将与华为对接,合作开发基于“大运政”的,完全具备终端设备需求的定制版华为手机。比如手机采用双系统,可以在普通手机系统和专用执法系统之间灵活切换。执法人员使用这种手机也没有额外负担,既能日常使用,又能执法。这就是装备技术升级来带动管理变革。
 
  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特别是行业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升级,“大运政”需要始终在技术基础和顶层设计上起到引领作用。如5G技术、电子证照技术、大数据平台技术等,都将给“大运政”在业务管理、市场监督、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影响。为此我们总是在尝试找到合适的路线和恰当的方法。我们迫切需要在宏观层面找到并整合各种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比如说像气象数据,如果系统中所有的车辆都安装了北斗终端,一旦有了实时的气象数据,我们就可以依据数据及时将电子围栏给发布出去,这样就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概率。比如我们和我国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合作,也可以做好集装箱、甩挂物流的信息匹配和资源整合。我们以前甩挂运输“甩”不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掌握了车头的信息,只能监控车头的运动轨迹,对挂车的信息就不掌握了。如果能和制造商良好合作,把挂车的信息也整合到系统里来,也是为甩挂运输发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做运输信息化千万别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本刊记者:在做“大运政”的过程中,你们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淑芳:我们总结出一个基本的工作经验,就是做运输信息化千万别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当年我们在推动“小运政”向“大运政”融合的时候就发现,必须一步一步推进,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这条路才有可能走得通,一步到位断然没有可能。
 
  在一开始做整合工作的时候,提出要整合176项指标的数据,结果一到执行层面就发现,这176项指标的数据几乎没有全的省份,要实现全国同步全套数据根本是不可能的。各省都表示凑不齐指标,无法上传同步。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小步快跑”策略,将176个指标减到43个,然后认为还不够,就继续减到只有8个。数据指标虽然减少到个位数,但我们明确要求这8个指标必须是实时联网的,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周期性更新同步的做法。事实证明,带着176个指标跑没跑动,带着8个轻装上阵就跑动了、跑顺了,后来我们用这8个指标开路,理顺了路径,形成了机制,盘活了整个系统。在这个“小步快跑”的思路指导下,工作起步的2016年当年我们就实现了28个省市的数据同步,远超既定目标,可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验证系统是否真打通、真实用,我们采取了不和地方联系打招呼,直接派人到当地办事大厅去验证的办法。看到老百姓办证,拍张照直接发到后台,后台对照照片和后台更新的信息,对上了才说明这个地方的工作是落实的。
 
  我们提出“一把锁、三把钥匙”的模式,这就是用技术的手段解决既往难以解决的市场和监管问题。
 
  本刊记者:接下来“大运政”将在哪些方向继续开拓?
 
  王淑芳:“大运政”系统还将在多个领域加大力度,其中就包括多式联运系统,想通过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来帮助“大运政”系统在服务综合运输发展方面实现突破。通过相当长时间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已经有一些省市尝试过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物流平台,但都不是太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商业保密需求,又有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保密需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一把锁、三把钥匙”的模式,意思是数据被一把锁加密,平时只有数据交互的两个企业主体掌握开锁的权利,数据可以安全地运行在他们两个企业之间,无论是其他主体还是公共领域都看不到数据,完全符合保密逻辑。一旦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可以使用手中的第三把钥匙,在所有监管和参与的主体都在场的情况下打开数据锁,排查分析历史数据,确定责任。
 
  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各方都很认可,工作推进也比较顺利。这就是用技术的手段解决既往难以解决的市场和监管问题。我们要解决就是解决企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也要让政府花大力气做的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企业、市场和社会公众,从而推进运输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