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七十天川藏调研 历生死见证忠诚

2017-09-13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5月20日,我们从海拔4386米的安久拉山口下来,经过一段险象环生的道路,进入著名的然乌沟。这里海拔稍低,风景极佳,河谷里有清澈的流水和碧绿的湖泊,两岸草木葱茏,山脚是阔叶林,山半腰是针叶林,高处蓝天白云下是洁白的雪山。有一段山路经常发生塌方,时有碎石滚落,我们决定在这里下车,仔细观察。汽车刚停下,突然一块茶杯大小的石头,“嘭”的一声砸在我们的吉普车上,把帆布车篷砸开一个口子。好险呐!如果砸到人身上,那就性命难保了。我们急忙将车辆后退,随后看见山坡上的碎石“哗啦啦”地滚下来。待情况基本稳定,大家安排我在一旁担任安全警戒,其他人跑去清理路上影响行车的石块,随后急忙将车辆开走。在高原上行车,车篷上的大口子直向车内吹冷风,让人难以忍受。我们只好将车停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待驾驶员找出一段铝丝,将帆布车篷缝好,这才继续赶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

  5月22日,我们到达波密县的松宗,这里是基建工程兵852大队(现武装警察部队的一部分)驻地,他们正在这里进行公路整治工程。同时第二公路设计院的一个小组,也在这一带对公路的改建方案进行勘察调研,几天后西藏交通厅副厅长杨忠辉等同志也将到来。我们便在这里住下,一边帮助部队进行思想和作风建设,一边和他们及公路设计、养护单位商量,研究如何对川藏公路上几百公里病害最多的公路加强维护、整治与改建,作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同时,我们从扎木出发,沿简易便道察看墨脱公路开头的几十公里,并对该路的修建方案交换意见。

  6月12日下午,突然有人来报告,由于连日降雨,川藏公路上的中坝冰川泥石流爆发,我和852大队队长李生旺等同志急忙驱车赶到现场。只见川藏公路北侧的一条山谷,雨水夹带着大量的泥石翻滚而下,那景象令人震惊。山谷口公路上的一座小桥和一段路基,已被泥石流冲毁并淹没,路旁的帕隆藏布江也被泥石堵塞。因泥石流尚未停止,无法抢修,傍晚我们只能返回驻地。

  第二天再赶到那里时,泥石流已经停止,帕隆藏布江中形成一道土石大坝,江水已基本断流,坝上形成了一个湖泊,公路、梯田、树木全被淹没。为了搞清公路毁坏和淹没的情况,我们一脚深、一脚浅,艰难地踏过泥石流堆积体,再沿湖水上方陡峻的山坡,小心地匍匐前行,稍有不慎,就有坠落堰塞湖的危险。我们花费1个多小时,走了不到1公里,可放眼望去,山坡下全是水,根本看不清公路的踪影,无奈只得原路返回。

  经研究,决定将离这里较近的852大队四营调来紧急抢修。700多名战士,先用TNT炸药炸开江中的土石坝,使江水降到正常水位,再抢修公路、架设木桥,持续奋战了八九天,才使公路恢复通车。我们刚松了一口气,不料24日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当天18时,在帕隆附近施工的二营七中队,在收工途中突然遇到山路崩塌,造成七死十伤。我和852大队的领导连夜驱车赶到七中队,看望伤员、慰问战士,将重伤员送往扎木军队医院,接着安排牺牲人员的善后工作。

  26日,几口棺材做好后,我们满怀悲痛将逝者的遗体安葬在扎木川藏公路烈士陵园,还为他们撰写了一副挽联:“修公路,献身青藏高原;建边疆,血染壮丽青春。”多么好的战士啊!他们都才20多岁,正当青春年华,却为了建设川藏公路和新西藏,过早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当永远怀念他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烈士们永垂不朽!

  ◇69公里走了十几个小时

  7月2日,我们到达通麦,这里海拔只有2050米,气候温和,植物繁茂,战士们还种了不少蔬菜,生活搞得很是不错。次日,我们乘车西行,一路调研,在加龙坝附近又遇到一次较小的泥石流,一条山沟上的小桥被冲垮,车辆无法通行,幸好附近有个中队,我们便在那里住下。经过战士们两天一夜的抢修,临时架起一座木便桥,我们才得以继续前进。

  走了不远,就到了著名的拉月大塌方处。1967年8月29日,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塌方,从高处崩塌下的土石达2000多万立方米。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和西藏交通厅来此考察科研的9位工作人员,以及成都军区汽车运输团的10名干部、战士和他们的汽车,全被埋在塌方体下。想起为川藏公路牺牲的同志,内心止不住悲痛。我们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塌方体高约800米、宽近300米,现在虽然基本稳定,但要彻底整治好,还要做大量工作。

  7月5日,我们从鲁朗出发奔向林芝,路程只有69公里,想着虽然路上要停下来观察调研,但天黑前一定可以赶到。不料15时,在翻越海拔4525米的色齐拉山时,同行的四辆吉普车先后坏了两辆。几次停车维修,走走停停,直到凌晨才到达林芝八一新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大家都十分疲劳,顾不上洗漱用餐,便匆匆上床睡了。林芝海拔3000多米,是川藏公路上最好的地方之一,附近森林面积较大、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同时还有发电厂、毛纺厂、火柴厂等现代工业。我们在这里和养路段、汽车运输公司的同志进行了座谈,然后继续西行。

  从林芝到拉萨有419公里,沿尼羊河上行翻过海拔4975米的敏拉山后,再顺拉萨河下行。除翻山公路和羊八井一带道路弯曲陡峻外,靠近拉萨的公路线形尚好、病害不多,但路面坑洼不平,行车仍较困难。到拉萨后,我们休息一天,又沿中尼公路西去。到江孜后,离开中尼公路南下至亚东,这里海拔只有1500米,是西藏气候最好的地方,距离中印边境不到10公里。随后我们从亚东出发,驱车奔向乃堆拉山口,这条路弯急坡大、路基狭窄、路面不平,越野吉普车通行都很困难,需要尽快加以改善。

  从乃堆拉山口下来,我们经江孜到日喀则,继续察看中尼公路。该公路起自拉萨,经日喀则、拉孜、定日县、聂拉木至加德满都,全长1030公里,西藏境内827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有两处海拔超过5000米。然而公路的标准很低,许多地方低于现在的四级公路标准,个别地段宽度仅有4米左右,同时还时常发生塌方、滑坡和雪害,因此维护和改建的任务十分繁重。

  从日喀则返回时,我们走的是北线。在大竹卡通过渡船过雅鲁藏布江,然后翻越海拔4900米的冬古拉山和海拔5300米的雪古拉山口,再经羊八井石峡,到达拉萨。汽车沿盘山公路登上雪古拉山时,那感觉真是“缭绕缘云上,伸手可触天。风急催雪落,冷气逼人寒”。我们的高原反应十分明显,头痛、呼吸困难,下车时双脚像踩在海绵上一样。虽然两个多月来,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历过多次,但仍感到十分难熬。

  ◇历尽艰险 收获颇丰

  这一路虽然历尽艰险,但收获颇丰。一是对川藏公路和西藏其他几条公路的状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今后如何整治、改建,也有了明确的目标;二是进一步体会到西藏交通人和筑路部队的艰辛与困难,并对他们扎根高原、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深感敬佩。至今,我还记得他们在路旁写的那些标语:“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筑路架桥,造福人民”“喜看车队顺畅过,再苦再累也心甘”“建设西藏,保卫边疆”……每一句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这次考察调研结束后,我们先同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有关部门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公路交通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5000公里,除墨脱县外实现了县县通车。但公路密度少、标准低、质量差、病害多,今后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国家从各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当前首先要由国家安排投资,重点改造川藏公路怒江至林芝段,以后再按标准,对几条主要公路进行改建。交通部领导的基建工程兵852大队,继续留在西藏,承担公路改造和建设工程。

  回到成都后,我们又同四川省交通厅和成都军区后勤部,对如何加强川藏公路的养护改造进行了研究。共同商定,四川境内,除省公路部门要加强养护外,由国家投资,将二郎山公路上的单车道桥改为双车道桥(将来有条件时,修建二郎山隧道),同时对义敦附近经常塌方的路段进行整治。7月28日,我们回到北京,结束了70多天的川藏之行。接着我将有关情况,分别向部领导和国家计委、总后勤部作了汇报,以上意见均得到采纳。投资列入国防公路建设计划,从1976年开始实施。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