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道路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对策

2014-04-15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
  组织管理能力发展
  完善应急预案。目前,我国各级运管机构均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要求,编制了道路应急运输应急预案,但目前的应用效果尚不理想。应针对不同的应急运输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应的处置方案,并积极加强预案数字化、结构化工作,通过虚拟现实、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各类应急预案使用的便捷性、可操作性。
  加强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提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急运输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急演练工作应分级、分类开展,应急演练方式包括:场景设置、实战模拟、虚拟现实等。应急演练内容包括:紧急运输事件信息上报、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运输车辆的组织调配、运输过程管理、路径选择、多部门联动等,应能根据应急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开展应急预案优化完善工作。
  加强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应急运输车辆储备情况,实现对应急车辆的就近调度、实现应急运输路线的全程跟踪、及运输过程信息的及时采集。
  >
  体制机制保障
  理顺体制。依托现有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原则,道路应急运输运力的储备采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四级储备和管理模式,各级运力的储备分别由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地市交通运输局(委)道路运输处,以及区县交通局道路运输处(科)牵头储备,为避免应急运输车辆重复储备,下一级管理机构的运力储备量纳入上一级管理机构的运力储备量。
  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道路应急运输财政专项引导资金;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争取交通运输部示范工程,作为资金筹措的补充;积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设运力征用机制。采用与各类道路运输企业签订相应的征用协议方式,明确运力征用的条件、征用主体、紧急状况下车辆征用能力要求、补偿方式等内容,保障道路应急运输事件发生时,各类客货运输车辆的及时征用,保障应急管理的及时高效。
  建设征用补偿机制。应积极建立征用补偿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征用主体、征用对象、征用方式、使用条件、补偿方式等相关内容,并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政府财政部门、物价部门等研究制定地区客货运输车辆征用补偿标准。
  建设应急联动机制。道路应急运输工作离不开政府其他相关委办单位,以及交通系统内部其他业务局(处)的支持和协助,应积极加强与公安交警、安监、消防、民政等部门的应急联动,积极加强道路运输部门与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应急联动,通过联席会议或联动预案的方式明确相应的联动责任、联动方式等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