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如何走出危化品物流监管的困境

2016-09-29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目前,我国从事各类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企业已达30多万家,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发生的涉及危化品的事故多达4000起,其中9%发生在仓储阶段,77%发生在运输阶段,物流已成为预防危化品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鉴于此,危化品物流得到各方的重视。
  >
  认清现状,找出症结
  危化品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规范性较差,从业人员培训不足。总体来看,国内大多数危化品物流公司经营实力相对较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危化品专用车辆较少,行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大多数危化品物流企业缺乏提供危化品物流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和整体协调策划能力,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或仓储业务;自产自运占相当大的比重,且管理不规范,缺少专业人员,造成危化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
  产销分离,事故频发。目前,我国危化品物流的运输量和仓储量非常大,但由于布局的原因,我国危化品生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需求分散,因此产销分离、产业环节条块分割严重,从原料的采购、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分销、回收等整个链条不能有效衔接,导致物流运输线路长,成本上升,潜在风险较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交叉管理现象严重,管理效率低下。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规范,危化品安全监管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依法、不守法、管理缺失以及制度不健全等现象长期存在,并且出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效能不足。
  危化品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监管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已制定了有关危化品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相关规范,但整体上,我国的危化品标准化研究尚处于初级段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且,我国危化品物流企业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危化品生产、存储、装卸以及搬运各环节。
  危化品运输违规操作多,浪费运力,隐患大。危化品物流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成为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无证经营危化品物流和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或驾驶员、押运员未能达到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出现事故时不能及时、妥当处理。有相当比例的车辆不符合危化品物流技术要求或用普通车辆运送危化品,专用安全设施和器材配备不全。另外,在危化品物流中同样大量存在超载超限现象,有不少危化品仓储企业未按规定的分类储存或仓库间距不足,在配载中也存在与普通物品混装甚至有毒物品与食品混装的现象。
  危化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知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化品物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但是相当部分危化品物流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的知识,对危化品物流知识了解少,无证上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导致危化品物流潜在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这些人员无法及时采取准确措施,就会出现逃匿现象。
  >
  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加强危化品企业规划布局。一是加强化工园区建设。园区选址要科学合理,与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干线、国家重要设施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合理规划,完善园区安全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园区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园区的安全生产实行一体化管理,统筹协调园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和救援物资。二是鼓励危化品企业进驻化工园区。加速人员密集区域的危化品企业向园区搬迁,鼓励科技含量高、安全状况好、工艺先进的企业入园,严格限制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企业入驻,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坚决杜绝入园。三是安全不达标的危化品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危化品企业严格查处、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依然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加强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管。交管部门应组织民警定期深入辖区内的危化品运输单位,对所有危化品运输车辆重新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运输货物种类、运输时间、运输路线、驾驶人资质、车辆有无交通违法等相关信息,扎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台账全。同时,还要与运输企业签订责任书,要求运输企业做到与驾驶员“一对一”的安全责任状,车辆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要真正使用起来,做到不定期检查。严格落实“出门必检”制度,车辆严格按照交警部门指定的时间、线路、速度行驶,严禁运输企业或个人擅自更改行车时间、路线,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危化品运输车辆行车隐患。交管部门应利用各种机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广泛进行宣传,使运输单位和驾驶人、押运人员以及学生、广大家长和交通参与者,增强对危化品运输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危害性的认识。应经常不定期深入到辖区内的企业,对危化品运输车的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发生过交通责任事故或有过酒后、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的重点车辆驾驶员,让其参观事故案例或事故当事人现场说明会,通过事故当事人的“现身说法”,切实提高重点车辆驾驶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安全意识。
  注重多部门间联勤协作,形成整治合力。交警、路政、运政、安监、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和完善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救援机制,实行整体联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管理合力。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对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非法生产、改装车辆和买卖出厂合格证件等违法行为;二是严格对槽罐车车辆外观、载重量和经常装载货物比重的检验,确保按照核定的容积比例确定合理的罐体容积,从源头上把住超载关;三是加大对危化品运输车辆消防设施配备检查监督,确保设施安全有效;四是认真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罐体后部、两侧是否喷涂反光标识,是否悬挂符合国家标准的危化品警示标志,罐体安装是否牢固,严格查处无资质运输、无证上岗、“三超一疲”等严重违法行为;五是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行业管理,整顿好危化品运输市场秩序。
  将标准化运用到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使企业的发展走向规范化。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行业都离不开本行业的标准,危化品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危化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标准化。由于目前我国有关危化品物流水平还相对滞后,存在行业标准、监管困难的难题。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危化品行业监管体系的标准,并为其物流发展打好基础。
  完善危化品的物流安全管理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完善我国危化品的物流和运输管理体系。一是尽快修订和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提供法律支撑;二是对我国现有危化品运输和物流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相互衔接,避免漏洞;三是监督危化品物流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演练,提升事故处置能力。
  建立危化品物流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一是依托危化品登记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危化品数据库。鼓励危化品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仓储和运输安全水平。对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危化品数量、特性、存储位置、运输路线、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纳入到全国统一的开放平台中,接受社会监督,并为事故救援和疏散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完善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数据库,将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纳入统一平台,提升平台数据的开放性。
  (作者:顺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